“我知道,可是你也说过,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破例的。”

        李松指的是5月10日那天,老魏差点动用100万资金买入贝斯特股票一事。

        老魏自然明白李松的意思,他解释道:“这是不一样的。买入贝斯特是消息驱动,最多持有几天,如果不能封住涨停就立即卖掉;而买入正股则是基于对趋势的判断,持有的时间会比较长,这样的话就容易受到意外情况的影响,风险难以把控。”

        “这倒也是。”李松承认老魏说的有道理,不过他仍然疑问未消:“老哥,你买可转债,从某种程度上说,不也是介入具体个股吗?”

        “可转债的安全性不是股票能比拟的。”老魏分析道:“来看一个极端的情况:假如‘沧海药业’爆雷,出了大事,甚至有可能破产,这在股市里并不罕见。遇到这种情况,股价肯定是连续跌停,谁也无能为力。然而‘沧海转债’的投资者们不用担心,因为按照约定,如果股价连续多日低于转股价8.33元的70%,也就是5.83元,那么‘沧海药业’公司必须连本带息将‘沧海转债’买回来。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在101.5元以下买入‘沧海转债’的,就可以全身而退。如果是101.5以上买的,那就没办法了,买得越高,亏得越多。”

        “明白了,债券是有一定‘安全阈值’的,可以比100元稍微高出一点点,但不能再高。毕竟债券是低收益、低风险的品种,追高买入的情况是不在它的保障范围以内的。”

        老魏点点头:“对。你们看,同样的情况下,‘沧海转债’风险可控,正股‘沧海药业’就不好说了,亏个50%、80%都有可能,甚至最后退市,变成废纸也不奇怪,两者可谓天壤之别。”

        听到这里,陈岩也有个问题:“老哥,如果‘沧海药业’问题特别严重,没钱赔怎么办?”

        李松一听也担心起来:“对呀老哥,如果‘沧海药业’落到资不抵债的田地,‘沧海转债’还安全吗?”

        老魏笑笑:“这种情况即便有,也不会糟糕到无法偿付债券的地步。”

        根据老魏了解到的情况,首先,能够发行债券的都是财务上比较稳健的上市公司,而且要经过专门机构的审核,出现劣质企业的概率相对较小。即便出现最坏的情况,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个上市公司,总会有些值钱的资产,按照规定,债券的清偿是优先级最高的,剩下的烂账才是股东们的事。

        其次,一个债券募集的资金通常不超过5亿元,规模不大,要保全这点钱并不是很难的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