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华被拖下去之后,还犹自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赔了!

        要知道,他本是江南仕宦之家,自幼聪明,靠着家族里盘根错节的关系,年方十二岁便参与了乡试,中了个不高不低的功名。

        其后又经过一番沉淀,家族中投入了不少花销来经营名声——这并不是什么需要隐晦的,读书人的事,能叫做运营吗?那叫做‘养望’!

        到了他十八岁那年,他便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才子了。

        开始了科举,中了举人,然后又出了几本诗集,博得了好名声。

        其时魏忠贤已经死了,家族里便又运作了一个曾经被阉人迫害的名头,到了已经身故的左光斗的坟前祭拜,做了一篇祭文,在复社士子中流传。

        到了崇祯六年,他便中了进士,取了个不高不低的名次,先是在京师翰林院呆了几个月,然后找着由头外放杭州。

        如此一来,家族中的投资和收益便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闭环。

        杨文华的这前半生,便是一个江南仕宦典型的人生经历。

        千百个杨文华聚拢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透的江南。

        流贼在河南河北闹得天翻地覆,与江南无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