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现代言情 > 巨枭 >
        “四身”指自性身、智法身、报身、化身。

        “五智”指法界体性智、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事智。

        “无上”指超越一切凡圣,无与伦比。

        七佛通戒偈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编辑本段释迦牟尼佛的历史慈悲,佛教的创始人,俗姓乔达摩,名悉达多。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

        在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降生了一位王子,名叫悉达多,后来出家修道,成了无上智慧的彻悟者,也成了无量功德的圆满者,无上的究竟者,所以称为“无上正等正觉”的。因为他是出生于释迦族的一位圣人,故被尊称为释迦牟尼。释迦牟尼含有更加深密的含义,浅显的解释梵语“释迦牟尼”,华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众生,“寂默”者,不着相。

        不是人格的神,更不是所谓创造宇宙及主宰宇宙的上帝,或所谓的“道成肉身”。是人完成的,如能依照所说的修行方法,切实做去,便有成为的可能,到了的境界,虽然也能发挥出种种不可思议的神迹,但那不是重视的东西,最要紧的是的完美德行和从彻悟中发出的伟大智慧。以人间的肉身,示现完成无上的佛果,正是以身示范,鼓励有志学佛的人们,及时以此人间的肉身,追求无上的佛果。

        既有肉身,所以他是实际上的历史人物。唯其由于古代的印度,不重视历史年代的记录,故对释迦,确切的生灭年月,不易追查。但在佛典的记载方面以及碑记方面,对于的年代,有着各种不同的传说。根据近世学者的考证结果,已认定降生于公元前五百六十年顷,入灭于公元前四百八十年之世。

        的父亲,名叫净饭王,的母亲是摩耶夫人,尊称为摩诃摩耶伟大的摩耶,然在生后,仅仅一周之后,便去世了。因此,是在其母亲的胞妹,也是的姨母及父王的爱护之下,长大成人。不过,当他没有出家之前,大家都称他为悉达多太子。他那位姨母,是和摩耶夫人同时嫁给净饭王的,叫做摩诃波阇波提后出家号大爱道比丘尼。未出家之前,也和常人一样,娶了他舅舅的女儿耶输陀罗名闻为妃子,并且生了一位小王子,名叫罗睺罗。根据“根本说一切有部律破僧事”卷三的记载,出家之前的悉达多太子,有三位妃子,一为耶输陀罗,二为乔比迦,三为鹿王。依照一般的传说,佛子罗睺罗是由指腹怀孕的。

        虽然王族的生活优裕而舒适,但悉达多太子却并不贪恋这些世间的情、欲和享受。太子曾由城之四门出游,见生、老、病、死等现象及以修道的行者,深感人生之苦痛与无常,遂萌出家修道之志。于十九岁,太子夜出王宫,自脱衣冠为沙门。参访世间诸修行人,然彼皆不达解脱之境,太子以胜慧示其不究竟处,后至苦行林,开始六年的苦行生活,当时净饭王所派的阿若憍陈如等五人亦在此与太子一起修行。苦修期间,太子日食一麻一麦,虽至形体枯瘦,亦未取菩提,遂出苦行林。此时,共修的五位行者,误以为太子退失道心,遂舍之而去。

        菩萨这里所称的菩萨求悟的人,便是尚未成佛之时的悉达多太子来到尼连禅河沐浴,接受了牧女乳糜之供养。恢复体力后,至伽耶村菩提树下,以吉祥草敷金刚座,东向跏趺而坐,誓成正觉。时有魔王欲行恼乱,菩萨以慈悲力降伏魔怨。以定慧力明一切法,以上上智通达甚深十二因缘,于明相出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时年35岁。释尊苦行、降魔、成道的经过,皆由太子的秘密护卫侍者优波离佛成道后,随佛出家,是持戒第一的大弟子所见证。释迦牟尼佛成道时曾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指出一切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昔禅宗五祖为六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六祖顿悟,即而说道“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