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重连镳。

        金鞍被桂条。

        细尘鄣路起。

        惊花乱眼飘。

        酒醺人半醉。

        汗湿马全骄。

        归鞍畏日晚。

        争路上河桥。”

        这一首《咏画屏风诗》可谓是道出了旧时忆江南时候的情景,故国家园今安好?

        ——一切不曾重提。

        就在饮至半酣才知日暮归途,不但烟尘溅马蹄,更惆怅凭临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抒发了他对侠客的倾慕,对拯危济难、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此刻虽然汉湿了骏马及衣衫,也是醉醺所致,恨不能力挽狂澜,所以才畏惧晚色的吹愁,与河上的栈桥争得一日之长短。

        如此慨当以慷的诗词出自具有“开府”之称的庾信。东魏降将侯景率军反叛,“侯景之乱”正式爆发,太子萧纲命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千余人,在朱雀航北扎营。面对侯景孤狼般的狠厉,庾信不敌匆忙率军撤走。直至建康台城失陷后,无奈逃往江陵,被湘东王萧绎承制任命为御史中丞。后来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后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庾信因而被留在长安,被西魏任命为使持节、抚军将军、右金紫光禄大夫、大都督,随即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朝的掌权者因仰慕他的文采韶华,得以礼遇。然而他却在异乡之地感伤时变、魂牵故国,适遭亡国之变,内心受到巨大震撼。时而以悲悯的笔触,描绘百姓的苦难,然而当权者的荒唐奢靡与相互倾扎使得故国山河,破碎如井中之月,细揉的很。久居北方的他渴望南归,魂牵梦绕于故国山河。看到渭水之滨,并想到江南细腻的水乡之情,油然而生,那喃喃细述所勾起的思乡惆怅,曾经相识来。

        高悬巍巍的长安城阙在抚慰的煌煌映照下,变得很阴邃,此刻驻足于甬道里,手按着瓮城一面女墙的人,枯沥的手,满是青筋密布,隐在也着胡服紧束的袖口里,显示着他也垂垂老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