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豫了良久,看着电报上杜开山上报的伤亡数字,杨震却始终无法下笔签字同意。更新快[]域名--请大家熟知但是炮火的强度却无法与苏军相比,至少没有人家两天发she七千发炮弹和一口气投下上万吨炸弹那样的本钱。

        而面对的日军守备队的兵力和火力也要比五年后苏军面对的强大的多。远不是无论兵力还是火力已经被极大的削弱,大部分的守备兵力和装备因为整体吃紧,而被调往其他战场的五年后的关东军可以相比。

        当然自己知道的五年后的那张打的整个东宁地区草木变se的攻坚战失败,与苏军的战术过于僵硬,火力勇猛有余灵活不足也是有着极大的关系。但世界各国对于这种半地下的永备工事群,除了拼命的研制大口径火炮以及hun凝土破坏弹之外,都没有太多的办法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至少在美军研制出新式的钻地炸弹之前,都没有太多的办法。

        一战时期的比利时列日要塞一战,几乎将整个德军的西线行动拖延住。苏德战争中的布列斯特要塞塞瓦斯托bo尔要塞之战,也给攻击方带来的了惨重损失。而在明年即将全面展开的太平洋战争之中,手中掌握的绝对海空优势兵力的美军,在面对日军在太平洋诸岛上修建的要塞群,也损失惨重。

        要塞攻坚战,自古以来便是世界各国在攻坚战中遇到的首要难题。而这些要塞,虽然坚固程度不如东宁要塞强,火力尤其是炮兵火力也强于东宁要塞群。但对于攻方来说无论地形还是火力配属,都远远极为有利。却依旧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

        德军超级大口径火炮,美军的重型战列舰火力,都不是自己现在能够相比的。如果死打硬拼,二纵和三纵,尤其是底子本身就薄,只有九个团的三纵,非得元气大伤不可。想想德军在一个列日要塞就伤亡了四万多人,杨震心里却是始终有些犹豫。

        但这两种新式炸弹,那种吨级超级炸弹倒是无所谓,别说转让给苏联人,就是白给也无所谓。[]但是对于现在作为一张划时代武器的空气燃料炸弹,杨震至少现在还不想暴lu。东宁要塞群,距离苏联边境太近了,距离苏联远东的中心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太近了。一旦使用,苏联人想不察觉都很难。

        一旦苏联人察觉到自己这种新式武器的威力,以他们灵敏的嗅觉来说,绝对百分之百的会找上men来。就是自己拒绝,也会找尽各种办法将技术搞到手。而这一点,却是杨震恰恰最不能接受的。

        新式武器,尤其是大规模的杀伤xing武器对苏联方面进行封锁,是他既定的政策。反正在苏联人看来自己方面除了少量的轻武器之外,没有任何的武器设计生产能力。只要自己不主动展示,或是控制使用不被其察觉,应该可以糊nong过去。

        但如果单纯的为了保守一种武器的秘密,而坐视自己的部队遭受重大的伤亡,却又让杨震从内心中接受不了这种在他看来,只有冷血的政客才会去做的事情。

        杨震自信没有现任英国首相丘吉尔,那股子宁愿坐视一个城市在长达十个小时的狂轰滥炸中被夷为平地,居民死伤惨重,也不肯冒着英军破译德军密码成功的消息外泄的风险增强那里的防空实力的魄力。

        一时之间杨震处于两难境地。是战略服从与战术,还是战术服从与战略,对于杨震来说却是相当的头疼。不同意意味着自己部队将要付出血的代价,但是同意对于自己的战略目标来说,却是一个相当严重的损失。

        让苏联人在半年后的苏德战场多流一些血,甚至最好把血流干,尽可能使恢复能力极强的苏联人在短时间之内无暇东顾,并且在战后对中国有所需,是杨震在今后对苏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

        空气燃料炸弹除了对付坚固工事之外,这种武器最大的威力就是对付装甲集群。虽然单一一种武器不可能会完全的改变战争的结局,但是却会改变一场战役胜利的天平。而这种天平,却可以左右战争的进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