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望着迫切的百官。  苦笑。  他当时何尝不是如此。  叹了口气,“曹操没有赢,反被袁谭杀的割须弃袍,据说胡子、衣服都脱了,这才逃过一劫。”  “……。”百官。  对于他们来说,最坏莫过于袁谭赢。  竟然真是这种结局。  这真是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曹操去埋伏袁谭。  自己个反而大败。  王允他们简直受不了,真是够笨的了。  但从另一方面讲,也说明,曹操比袁谭容易斗争。  袁谭真是太不好斗争了,简直就是新生代的斗战之王。  百官对此事无不畏惧,反而更加倾向于扶持曹操来勤王保驾,成为朝廷对抗外面诸侯的打手。  相信曹操经历过失败后,更加无法成为权臣。  而若是无法抵抗袁家的话,必定新一任的权臣诞生了。  其实,人群中的荀攸比任何人更加吃惊这件事情。  他也本以为袁谭必败无疑了,结局出乎意料。  这位袁家大公子,绝不能以常理审之度之。  虽然王允这些人开始全力支持曹操当挡箭牌,但如果在迎接陛下的事情上又出意外。  此刻的荀攸萌生出许多想法。  王允示意众人稍安勿躁,正色道:“曹操这么做的真实目的大家心知肚明,袭击勤王保驾的兵马,传出去后不好听,这事情,还是不要告诉陛下为上。”  皇帝刘协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汉献帝。  既然百官倾向于曹操,自然不能让这个负面消息影响到皇帝对曹操的印象。  百官正色道:“司徒大人所言甚是。”  荀攸深知曹操的举动就是要阻挡袁家进洛阳,成为独享皇帝的人,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  王允一方面为曹操遮掩,一方面也算计着曹操。  明显,袁绍比曹操好斗争,但袁家出了一个袁谭,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荀攸眼见乱世来临,希望能够效仿先贤萧何,张良,追随一位明主,平定天下名垂青史。  因此他也不吭声,静观其变。  他揉了揉不太好用的眼睛,叹息了一声。  “司徒大人,外面有车骑将军杨奉求见。”  一名侍从在大帐外奏报道。  王允闻之,示意百官安静,这才对外说道:“请车骑将军进来吧。”  杨奉进来的时候,王允率领百官迎接他,给与了极高的尊重。  而杨奉,原本只是一个黄巾贼,草寇而已。  现在摇身一变,成为了可比三公的重臣,正是享受现在这个身份地位的时候。  不过此刻却是神情忧郁,说道:“司徒大人,不出一日就要彻底断粮,你答应的粮草呢?再没有粮食的话,我就控制不住军队了,只能默许劫掠洛阳地区的百姓。”  杨奉的白波黄巾军虽然摇身一变成了官军,但难改多年来的匪气。  没有饭吃,肯定会重操旧业,烧杀抢掠。  那么洛阳地区就会生灵涂炭,成为没有百姓的地方。  没有百姓,怎么养育朝廷,怎么养育军队。  并且,对朝廷的声望打击极大。  这些贼兵没有粮食吃,是要吃人的。  王允自然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离开洛阳,找一个有饭吃的地方,迫在眉睫。  而李傕郭汜的追兵马上就要到了,也是火烧眉毛。  对于朝廷来说,真是多事之秋,稍有不慎,

  就要重蹈覆辙,成为别人的玩物。  好在,王允他们刚才已经制定了较为详细的计划,心里也有了一些底气。  因此王允安抚道:“曹操和袁绍马上就要来了,带着很多粮食。”又道:“车骑将军,您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一定要多坚持几日……。”  杨奉也有自己的想法。  作为三万黄巾余党白波军的统帅,并没有控制朝廷的野心,因为他知道自己根本不够那个资格。  他也不想被曹操这些诸侯吞并,只想拥兵自重,褪去贼人的身份,享受荣华富贵。  如今他已经是朝廷的车骑将军,保卫洛阳城。  王允深知杨奉不是诸侯,好控制。只要给与荣华富贵,这批兵马就能为朝廷所用。  所以,杨奉和朝廷的利益是一直的,对彼此都很放心。  杨奉当然不希望朝廷灭亡,因此还是会尽心去安抚军队。  随着杨奉离开,王允这里的会议也告一段落。  王允最后说道:“大家回去准备一下,不出二天,曹操就会来到,我们一定要表明支持他的态度,给他信心和决心,也好一起对抗随后到来的袁家父子。”  ……  半个时辰后。  荀攸这位历史上曹操的谋主,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也是他原本在洛阳的家。  只不过现在已经成了废墟,他就在原本堂屋的地方搭了一个小帐篷。  朝廷沦落到这种地步,有时候他一笑。  荀攸的这个小帐篷空间,也就是一张单人床的面积,此刻一人盘膝坐在门口。  荀攸不悦起来,“书童,这是你坐的地方吗?越来越不懂的规矩了。”  “老爷,叔爷来了。”  荀攸不是达官显贵,身边只带着一个书童,听到呼唤,立刻走了出来。  并且话语也解释,坐在那里的可不是他。  荀攸摸了摸眼睛,就很尴尬了,原来看错人了,“呵呵呵,原来是文若那小子来了?”  书童知道荀彧只是辈分大,年纪上荀攸反而年长五岁,但他的身份可不敢接这个话。  荀攸也不多说,向里面走去。  “侄儿,叔父已经等待多时了。你的眼神,依旧不好使啊。”  盘膝坐在门口荀彧,带着笑意招呼道。  荀攸无语。  虽然他是打着荀彧的屁股,一路带大的,但古人讲究辈分。  尤其是成年以后。  不得不弯腰行礼,“叔父在上,有失远迎,恕罪恕罪。”  荀彧也从里面走了出来,“侄儿无需多礼。”  “小书童,把我带来的东西,呈上来。”  少顷。  书童吞着口水,摆了一桌子酒菜。  这么丰盛的食物,已经数月没有见过了,便是现在连皇帝都喊着要蜜水、肉粥喝。  荀攸也不客气,一阵狼吞虎咽。  又唏嘘不已,现在诸侯的人,反而日子过的特别滋润。  荀彧先是静静看着,见到吃的差不多了,才吸溜了一口酒,道:“公达,你这眼睛,还是没有治好吗?”  荀攸闻言叹了口气,“便是医圣张仲景也束手无策。”  有一件事情他没说。  张仲景告诉他,若是找不到治疗的办法,这视力会越来越不好,直到最后什么也看不到。  告诉荀攸不要看书写字了,这样的话,病症应该不会继续恶化。  但荀攸是什么人?  他岂能不看书写字。  顿时感到,留给自己成名的时间不多了。

  荀彧见状,也不再提这个忧心事,说道:“公达,不日曹公就会抵达洛阳。”  又道:“你在朝廷之中,尽可能的为曹公多说一些好话。待曹公接驾成功,你便是有大功之人,曹公一定会不吝赏赐的。”  荀攸没有喝酒,喝了口水下了下饭,这才擦了擦嘴。  因为过度吃喝引起的神情淡定下来,道:“文若,关于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还是打算再看看。”  再看看?  荀彧明显出乎意料,眉头一皱,之前信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虽然也没有明言,但字里行间是想要投在曹操帐下。  现在态度怎么改变了?  荀彧深知,对于荀攸这样的大谋士来说,肯定是遇到了重大的事情,才会改变态度。  他便不打算拐弯抹角,打算坦言一番。  一方面是因为叔侄的血脉相连的这个关系。  一方面,他们都是明白人,说套话反而反感。  “公达,你在信中可不是这么表态的呀。你很是推崇曹公,还和我一起为曹公制定中原攻略……。”  荀攸也直接道:“叔父,我在信中的确不是这么表态的,但也没有就说投效曹公。如今小侄我打算再看看,我也明言,谁能够在漩涡一般的洛阳夺取皇帝,我就追随谁。”  荀彧被顶了一口。  这小子比他说的还直白爽。  荀彧这次来,一方面是曹操十分欣赏荀攸,想要尽快真正招募到自己帐下,因此特别嘱咐荀彧先一步来洛阳,表达自己的礼贤下士。  另一方面,荀彧作为叔父和曹操帐下的前辈,完全是想提拔一下这个后辈,带一个晋升的功绩给荀攸。  没成想这边还待价而沽了。  是谁给他的底气,如此回绝曹公的好意?  你不立功,回头怎么去见曹公。  难道他不认为曹公能够得到皇帝?  荀彧仔细端详,发现荀攸并非以退为进。  于是打算告诉荀攸一个惊人的消息,他肯定会改变回来的。  荀彧想到这里,从容起来,心想老侄子,别跟叔耍心机,你是耍不过叔的。  淡淡道:“侄儿,你是对袁家生出了什么期望吧?你还是不要对袁家有什么期望了。”  “此话怎讲?”荀攸也没有掩饰。  荀彧便感到自己想对的,袁家四世三公,的确是很吸引人的良木。  “呵呵,不瞒你说,曹公已经去埋伏袁谭了,此战袁谭必败,也许现在已经死了吧。”  荀彧这话说的很豪迈,很肯定。  “……。”荀攸发现自己很想笑,很不淡定。  荀彧看着荀攸,“侄儿,现在知道该怎样作出选择了吧?”  荀攸深吸一口气,“叔父大人,若是这么来看,我就更加不应该选择曹公了。”  他话锋一转,“不过,我还是感到,也应该再给曹公一个机会,我再看看。同时,这也是给叔叔你一个面子。”  o!  荀彧感到莫名其妙,袁谭必败无疑了,这还用再看吗?  这位老侄子,你往日里脑子比老叔还好使,怎么说不好用就不好用了呢?  “侄儿,咱们荀家,是成为天下一等的高门,还是因你出现变故,你可要想好了?”  荀彧起身正色道,完全家族长辈的严肃神情。  说到家族,荀攸也严肃起来,起身道:“叔父大人,你还是赶紧回去吧,这样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这么选择了。”  荀彧眉头紧皱,根本想不通这位侄儿在搞什么猫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