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僚被举荐为官,在前明的时候虽常有出现,还未成惯例,但到了金朝,加入某位大人幕下以谋求官位的行为便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毕竟你不能要求刚从深山老林打猎的生活出来没几十年的金人权贵,当了官之后就能马上明白官场的各种规矩和潜规则,朝廷又不能将所有位置都交给夏人,所以幕僚制度便开始在金朝大行其道。

        往往一个金人东主下面会雇佣几个甚至多的有十几个师爷,来辅助他们做官。

        很多得到东主欣赏的幕僚后来都被推举到地方为官,这是合则两利的事情,幕僚们当了官会感激东主,东主也可以借幕僚来扩张自身在朝中的影响力,何乐不为呢?

        发展到十九世纪中期的今天,已经形成了一条完善的产业链,个中尤以江南绍兴的师爷最为出名。

        而举荐更成为了仅次于进士选官的科举鄙视链第二等的存在,还要高于第三等的国子监吏部议叙以及第四等的蒙荫当官,最下等的当然就是花钱买官了。

        之所以举荐这种从明太祖开始就被废止的复古选官法,能够在金朝官场之中成为受人追捧的第二等,便是因为你有能力才会得到上官的举荐,而没能力靠关系上位的那种依旧是被人瞧不起的。

        但凡能作一个成功的幕僚,就没有能力不行的,甚至往往都比真正当官的有能力。

        只不过这些人在科举之路上有所坎坷罢了,所以官场上对于这种幕僚举荐受官的人的能力还是十分认可的。

        甚至不乏从师爷开始后来坐上了知府知州这样的高官,乃至一方督抚的例子。

        比如江宁的那位两江总督、五口通商大臣李大人,便算是出自号称“天国克星”的剿匪名臣曾夫子幕下。

        这样的例子引得读书人纷纷效仿,但是真正有能力的则都会择明主而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