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父亲是北宋朝的中下层官员,一生都没有做到京官,四处辗转,注定了他幼时也会跟着飘忽不定。

        放在别人身上或许是干扰项,但对于他而言,跟着父亲四处上任,代表着他能见到北宋王朝基层官员的真实面貌,没有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家中并不富裕,也曾坦然的说考取功名就是为了钱。

        父亲早亡叫他早早的承担着家庭的责任,自学成才代表他对儒家建立不起神圣感,所以他身上会有他人批判的‘叛逆’。

        这个人就是北宋最有争议的一代名相——王安石。】

        别管有没有争议,你都把人安上名相的名头了,已经把九成九的人都排到了他后面。

        【王安石在庆历二年考中进士,之后他做官的路走得太过独特。

        像是司马光,他走的那个年代标准的官员路子,中进士、重孝道、被举荐做京官,然后历经朝堂最敏感的事件,处处站在道德的角度,和宰相、皇帝分辨,树立自己道德模范的形象,被标榜为君子的模板。

        可王安石不一样,他考中进士以后拒绝所有进京的机会。

        他选择去偏远的小地方做县官,可以凭借馆阁笔试成为天子近臣,可他连尝试都没有尝试。

        不说一定会中,可他可是有唐宋八大家的名头,连试都不愿意还可能被人曲解成害怕,那么拒绝文彦博、欧阳修这样举国有名的重臣举荐,那就更加叫人恨断牙齿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