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西和杨勇开始赶集卖卤肉,杨文珍姐弟俩也想去帮忙,被她严辞拒绝。理由就是,你一个当老师的,要是卖肉的时候遇见了自己的学生怎么办呢?尴尬不尴尬?

        杨文珍表示:“那有什么好尴尬的,而且老师的生意不得照顾一下吗?”

        李晓西有点心动,但还是拒绝了她。在李晓西眼里,维护女儿的形象比帮她拉生意重要。更关键的是,她坚信好货不愁卖,哪用得着让一个年轻大姑娘去抛头露面啊!

        至于儿子,道理也是一样的,万一遇见同学了怎么办?还是留在家里复习功课吧。

        杨文远大惑不解,赶集卖肉遇见同学是个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他妈会担心他在同学面前没面子?大家都是努力生活混饭吃的,谁比谁高贵啊?

        但是李晓西的脑回路明显和他不一样,在她眼里,当工人就是比农民体面,当学生就是比当小商贩体面。既然女儿和儿子已经过上了体面的生活,就尽量维持着吧。

        杨文珍对赶集这事儿并不是太执着,主要是集上人很多,挤挤挨挨的,而且很嘈杂。

        姐弟俩没能去赶集,当然也没闲着,在家里帮忙洗洗涮涮,甚至连半夜起来卤肉的活也接过来了,等到李晓西俩人走了,他们再睡回笼觉。

        大概是姐弟俩现在爱表达了,还都有点儿厚脸皮混不吝,再加上李晓西也感受到了被子女关心的贴心,也不再拒绝俩人的帮助。只是自己变得更加勤快了,有什么活就着急忙慌的抢着干了,留给姐弟俩的发挥空间不是很大。

        生意做的不大,胜在踏踏实实。李晓西对卫生、质量都很严格,笑脸迎人,也从不缺斤短两,每次带去的肉都能卖光。她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自己有了奔头,也就将放在子女身上的精力转移走了一部分,姐弟俩压力骤减。甚至都有了闲心大晚上打着手电筒去野外捉知了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