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接讲结论:「通货紧缩螺旋」是不可能在这个时代发生,哪怕数字上CPI年年降低都不可能发生。为什麽?很简单啊!以前的经济学家恐慌通缩螺旋是因为他们的时代生产力低、商品的总类与产量都不多,而且没有全球化的时代国内市场又小又脆弱经不起折腾,经济学家当时不只恐惧通缩,同样也恐惧通膨。

        可是今天呢?丁特在天堂M里面课了上千万!买的是什麽?数据啊!他只是买了一堆数据而已啊!玩家在手游里面一个月课好几单买的是什麽?老婆啊!欧!打错了!立绘而已!更不用说现在你哪些地方需要花钱?房子、车子、机车、手机、电脑、VR、衣服、鞋子、保养品、保健食品、包包、杯子、盘子、锅具、旅游、酒店、夜店、大保健!想花钱没地方花?逗我啊!现代人有那麽清心寡慾吗?

        所以今天要是企业赚不到钱,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关我啥事?

        真正的通缩螺旋要在什麽情况下才会发生?供需失衡达到崩溃的时候才会发生。供给与需求就如同人的两条腿,长短脚好走路吗?不好走;那一条腿跟长颈鹿一样长、一条腿跟腊肠狗一样短呢?嗯?????。

        当长短脚的差距太太太大,摔倒的那一刻就是崩溃的时候。

        经济学有一派叫供给学派,特别强调供给面的重要X,「生产/供给是经济繁荣的关键」,所以一切「有助於这个目标的政策都是好的政策」,後来美国总统雷根x1收了部分观点实施相关政策於是又称为雷根经济学,另外也被老布希称呼为「巫毒经济学」,马英九执政时的经济逻辑也是这一套。

        基本上没人会承认自己是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因为逻辑实在是太智障了——就像一个数学教授跟你说1+1=3,因为一只公兔子+一只母兔子最後出现一只小兔子所以有三只兔子,因此1+1=3,这个论述实在是太掉身价,所以没有人要承认。但是不承认不代表他们不宣传,毕竟事实上一只公兔+一只母兔最後出现三只兔子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只是数学观念里1+1就是2!没有出现其他数字的道理。

        供给面经济学/雷根经济学/涓滴经济学/巫毒经济学,随便你挑一个叫,这是一样的东西。这套逻辑的目标是「提升供给/生产力」。手法是疯狂的减税!。他认为,企业减税所产生的节余将涓流刺激经济增长(因为企业获利增加、於是设厂投资增聘人力),企业最终还是会缴纳更多的税(因为扩大规模的企业营业额增加)。

        同样的道理,富人减税会刺激他们消费(钱变多了),增加其他公众的信心(羊群效应),导致总T「消费需求增加」,富人因此愿意「投资设厂增聘人力」,於是「劳工的工资可能会增长」,并使经济走出衰退。

        所以雷根与同期的柴契尔打压劳工运动被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原因在於「劳工待遇提升会影响企业的生产力」。

        这件事情到现在还是一堆人在叫好,可见以前是什麽情况。於是资本家与企业的利益摆在人民与政府之上。於是人民可以贫困、政府可以负债,但企业不能少赚、资本家的地位不能动摇。

        ——这就是1980年来社会的常态。

        於是「供给」这条腿越来越粗越来越长;「需求」那条腿越来越细越来越短。这种情况下打从1990年代开始,哪一天发生通缩螺旋都不是不可能的事,但为什麽到了今天还是没有出事?很简单,政府与银行帮人民装上了「假肢」——也就是「贷款」。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奇文学;http://www.7thaaf.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