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为了保障部队在活动区域补充粮食和其他物资,以及部队眼下急需的对敌情侦察,林志强还根据关内的经验,抽调了一批敌工干事、侦察参谋、从老根据地带出來的经验丰富的老侦察员,以及抗联抽调过來的老兵骨干。并从两个团中的侦察连之中抽调了两个侦察排,外加从建制最完整的一团之中抽调出來的五个战斗班,与抽调出來的各级干部,组成一批武装工作队,专门对付各个集团部落之中的日伪宪兵和伪满警察,消灭日伪基层政权,为部队活动创造有利的条件。

        为了尽可能的加强这些武装工作队的战斗力,林志强专门从部队之中给其抽调了一批冲锋枪,每个班除了必须达到两支冲锋枪之外,还特地将强了一个掷弹筒,同时还给这几支武装工作队,配备了部分炸药和新式的抗联仿造的苏制f一手榴弹,每一个武工队,也都抽调一名经验丰富的连长指挥。

        林志强给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专门对付集团部落之中的日伪宪兵和军警,以及伪满的基层政权,除了为部队筹集部分粮食和物资之外,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搞到日伪军的情报,而这个情报,包括所有的军事情报,而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一切必须的手段,甚至是那些关内干部眼中,有些不讲政策的办法和手段。

        经过苦心调整,虽说眼下部队的编制缩小了,但建制却是得到了极大充实了,而且经过调整,旅里面手中攥着一个完整的建制团,剩下的一个团虽然编制只有四个连,但各个连的兵力却是达到了满编,甚至还达到了编的水平,而且经过内部调整,部队做到了至少以团为建制武器口径达到了统一。

        甚至为了达到武器口径尽可能的统一,在权衡利弊之下,林志强抽调了部队现存的所有波兰造水冷重机枪和法制重机枪,与别的部队一对一的换取了九二式重机枪,在重机枪的口径之中,尽可能的达到了统一,至于其他的步枪,只能先在旅的内部进行调整,实在数量不够的则只能暂时维持现状,至少要保证一个团内部,轻武器口径是一致的。

        实际上林志强对部队眼下装备的调整并不满意,感觉关内部队在分抗联调拨武器的时候,有些乱穿衣,从太行山区调过來的一二九师部队还好一些,在配武器的时候,按照装备配的数量与种类,分别组建了全日械旅和全七九口径武器的旅,数量不足的,也通过内部调整,达到了齐备。

        保证各旅的装备,至少在轻机枪和步枪的口径上,达到了统一,重机枪虽然三个型号,但也通过挖掘原有的潜力,尽可能以旅为基本建制实现弹药通用,抗联调过來的部分法制重机枪,由于口径特殊,也尽可能全部装备到一个旅。

        但是原來的晋察冀军区部队,虽然现在已经达到了武器编制充足,做到了人手一支枪,并且淘汰了那些缺少弹药的老套筒一类的杂式武器,但却并未对自己内部的武器进行调整,也并未尽可能的统一部队中使用武器的口径。

        别说新组建的各个纵队,装备还依旧有些杂乱,甚至团一级的部队,还存在有七九的德式口径和六五日式口径,两个不同的口径,至于手枪的口径,更是有什么就用什么,弹药多的如快慢机和驳壳枪有几十,少的美英制的左轮手枪,甚至每支只有几子弹,或是只有一子弹给自己用。

        通过缴获和收集武器起家的十八集团军部队,本來就什么武器都有,部队之中的步枪、手枪,堪称万国博览会,除了装备量较大的德式口径步枪之外,其余的步枪、手枪,种类和口径多的可以开展览会。

        经历了几十年军阀混战,到抗战初期依旧派系众多的中国,本就是什么武器都有,到了武器奇缺的十八集团军这里,就更是什么样的武器都有,甚至各地军阀土造的质量不怎么地的武器,只要能找到子弹,也一样都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