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啊,基金定投的原理是在时间轴上分散投资,不管股市怎样涨跌,基金定投肯定不会全都买在山顶,所以能控制住总体买入成本,不至于巨亏。”

        “但也不可能都买在谷底啊,只能说比较平均吧。可这样的话,相比那些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基金定投的优势就不大了。”竺风质疑道。

        “如果采取机械式定投,也就是每个月不动脑筋,固定投一笔钱买基金,那确实不容易取得特别好的收益。事实上,想不动脑筋就赚到钱,在任何行当都不现实,除非是运气爆棚。”

        “那魏经理的意思是?”

        “应该采取智能定投,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多投一点,越低迷越要加大力度买进;行情好的时候则少投一点,因为这时股价普遍偏高,投资价值不大,等到行情异常火爆的时候,不但不能再定投,反而可以考虑赎回一些基金,落袋为安,等到行情回落了,再恢复定投。”

        竺风感到疑惑:“魏经理,你说的虽然有道理,但什么样的行情叫做不好,什么样的叫做火爆,总得有个客观标准吧,不然不好操作啊。”

        “在观察行情方面,理财经理们是有便利条件的。银行经常代销各种基金,理财经理们往往会被摊派不少销售任务。如果出现基金卖不动、发售规模偏小,或者基金公司求着银行帮忙、愿意给出较高的承销费用,这些都是行情不好的迹象。反之,如果基金很好卖,很多人甚至不一定能买到,以至于要靠摇号来决定购买资格,发行规模动辄上百亿,这些都是行情过热的迹象。”

        “这倒是比较客观的依据,理财经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稍作观察,就能很容易地加以把握,具备比较大的可行性。”竺风肯定了老魏的办法,不过他仍有疑问:“魏经理,你说要根据行情的好坏来做决定,干嘛不直接根据大盘指数来判断呢?何必要这么弯弯绕?”

        老魏笑道:“问题就在这里了,大盘指数多少点叫做行情好,多少点叫做行情不好,谁能说得清呢?20年前,2000点就算是股市高点了,如今却成了低点。3600点算不算高呢?相对于6000点来说当然很低,但在最近这两年却是高位,很难冲过去,即使上去了也很快就跌回来。所以单纯看指数,是很难有定论的。”

        “那是。”李松接过了话茬:“要是通过指数,就能判定股市是处于高位还是低谷,那还定投啥基金呢?按老魏的习惯,直接买卖指数ETF,不就可以赚钱了?可就连老魏都不这么操作,可见这个办法行不通。”

        “对,光看指数,我也不敢断定股市高低,反而是理财经理们观察基金销售情况,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可操作性也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