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倒不是后悔,而是体会到陈岩搞的这个“契合度”数据,确实有着很大的实际意义,可不是随便算出来的。

        不过,现在没时间想这些,他要筹划一下新产品的事情,名字都已经想好了,就叫“虚拟职场体操裁判版”吧。

        这个APP的定位将是培训体操裁判,教他们如何客观、公正地给体操运动员的表现打分。

        至于让APP取代体操裁判,目前还难以想象。

        要知道,从1896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体操就已是正式比赛项目,至今已经过了一百多年。有体操比赛,就必然有裁判负责打分,所以体操裁判的历史也同样悠久。如果全都改由人工智能来打分,就意味着无数体操裁判下岗,他们会答应?

        因此,这个APP像“银行大堂经理版”及“演员版”一样,立足于培训,是比较切合实际的。

        APP的定位明确后,接下来就是APP研发的问题,这方面倒是具备很多有利条件。

        体操领域最重要的比赛一向是奥运会,其次就是世界体操竞标赛。这么多年来,所有重大比赛都有视频,而且是多角度拍摄,画面也非常清晰,这就为动作识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同于影视剧里人物动作的千变万化,体操比赛的动作相对固定、变化有限,因此识别起来并不存在根本性障碍。有了“演员版”动作识别模块的开发经验后,再去做“体操裁判版”,可以说驾轻就熟。

        跟现场的体操裁判相比,动作识别的评判更加全面、准确,体操运动员任何微小的失误,或者动作有完成得不到位的地方,人工智能都能明察秋毫。而现实中的体操裁判则比较依赖经验,未必能面面俱到,甚至会有看漏的地方,影响到打分的公正。

        因此,理论上说,“体操裁判版”APP的水平是可以高出任何体操裁判的,因此绝对可以成为裁判们的好老师,不断提高他们的执法水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