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学 > 都市小说 > 文娱试玩 >
        与歌曲的备受欢迎不同,随着《斜阳》提名毛盾文学奖的事爆出来,争议又一次扩大,连带着往年不怎么受关注的毛盾文学奖都变成了社会热议的话题。

        焦点集中在《斜阳》该不该入选上。

        《斜阳》刚问世,喜欢与讨厌的读者就泾渭分明,但现在涉及到国家级别的奖项,不再仅仅是个人审美的选择问题,持负面看法的人似乎一下子义正辞严,声势都变得浩大了起来。

        从美学思考、文学意义到社会影响的层面,都有人条分缕析地列出了《斜阳》不该得奖的理由。

        《斜阳》有着独特的文字魅力,但在艺术手法或者文学创作上,确实没有特别有高度的地方。

        如果不把《斜阳》当作欣赏的阅读,非要赋予和挖掘背后的附加属性,有些人说得挺有道理的。

        可一个文学作品,最重要的价值难道不就是直观的阅读体验吗?

        韩试虽然对毛盾文学奖没什么想法,甚至认同《斜阳》在一众提名中不算很出色,对网上分析的角度却不以为然。

        顾小海就比韩试对于能够获奖热衷多了。

        用顾小海的话说,华夏是个到处讲资历的地方,传统作家圈尤其严重。

        资历并非单纯的指年纪,而是在从事职业中的资质、时间和履历,放到作家群体,大大小小的文学奖项就是最重要的考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