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必须解决,还要皆大欢喜、痛改前非、歌功颂德。

        譬如《卖拐》,结尾是“回去改副担架,明年还卖他”,放现在信不信变成,“咱靠这坑蒙拐骗弄来的钱,用起来也不踏实啊”?

        《主角与配角》,结尾是“不对啊,我是主角”,换现在,就成“主角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适合的角色,不是非得当明星”。

        “………”

        其实,主旋律小品也不是没有好看。

        赵丽荣的《英雄母亲的一天》、本山大叔《三鞭子》、《红高粱模特队》……

        但那是有层层铺垫的,现在的小品怎么铺垫?总共10多分钟,前面得乐呵,后面得反思,最后得升华,时间哪够!

        又不是人人都是梁佐、李忠唐。

        没法铺垫、没时间经营,能咋办?

        只能强行画风突变,喊口号,乱煽情。

        “看春晚的歌舞,还不如重看一遍叶光纪的年会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