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这里是哪?现在是什么时候?

        很快,这个问题得到了解答,托星星的福,手持观星镜的周文文根据一系列及计算公式,最终推出,自己应该还在公元184年,还在凉州,时间则应该是几天后,具体就不清楚了,还得找人询问。

        至于为什么周文文能看出来,这还得托他回到地球前,特意记住了天上星星大致的方位,作为依据。

        话说回去,现在最重要的是找人询问这里的具体时间。

        此时,周文文就可以拉出他心爱的小地图了,点开一看,周文文笑了,原来周文文旁边就有一座大城,离自己只有二十公里,大概是步兵2~4小时的行军时间。

        周文文当即召唤士兵向大城前进,步兵殿后骑兵先行,很快,不到1小时,周文文就在视野看见了这座大城,并用手机,看清了大城的名字,『袍罕』。

        袍罕虽说是道大城,但周文文发现袍罕的东城门非常简陋,是一扇木门,可以被破城弩车拉倒,周文文便修建了3架破城弩车。

        加上原来的2架破城弩车,5架破城弩车先是将木门射出大洞,继而拉开,再由枪骑兵冲散敌人城门步兵防御,重骑兵继续冲,轻骑兵和上前收割。

        此时就会有人问了,袍罕的守兵呢?

        还记得那五千斯巴达奴隶骑兵吗?

        他们被周文文派出,徘徊在袍罕的北、西、南三面城门,袍罕的守兵碍于其兵力,不得不来回驰援,根本就无法抽出空来,支援东门。

        而东门一破,骑兵又冲散了敌人的防御,剩下的事情就非常简单了,周文文守住东门口,3个小时后步兵、弓箭手抵达加入战场,敌人迫于其兵势,便撤出了袍罕,四处散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