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设置护羌校尉,很重要的意图是为了防止羌人与匈奴互通声气。

        但随着匈奴势力被西汉驱逐出河西,这项任务逐渐不再吃重了。

        而针对羌人不相统属的情况,监视羌人的动向就是要阻止各个部落解仇交质,联合反叛。

        一有风吹草动,就可以警备,防止塞内外羌人勾结寇乱。

        到东汉汉羌关系矛盾激化时,护羌校尉越来越加重军事征伐的力度。

        各任护羌校尉屡屡自领重兵,还指挥地方郡守、都尉配合征剿屠杀反抗的羌人。

        西汉护羌校尉治所设置在令居塞,是陇西通往河西大道的屏障,重兵驻守。

        而东边的陇道所在水草肥美,南北诸羌相互交通,也是要冲。

        羌人为反抗汉朝统治,也往往切断陇道,使河西、河湟、陇右与关中联系困难。

        《后汉书·西羌传》记载:“先零别种滇零与钟羌诸种大为寇掠,断陇道。……东犯赵、魏,南入益州,杀汉中太守董炳,遂寇钞三辅,断陇道。”

        “号多退走,还断陇道,与零昌通谋。”

        对于汉廷来说,要控制羌人还必须比较有效地控制陇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