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已是白发苍苍的秦良玉,李定国的心中是复杂而又感慨不已的。

        堂堂大明王朝,虽然灭了,可那些明朝的文臣武将,最终能坚守到最后,依旧心中向着大明的,却只有一位巾帼英雄秦良玉而已。

        大明男儿汉无数,无论是读书人,还是沐家、徐家这些与国同戚的公侯权贵们,最终皆比不上一位老妇啊!

        “石柱的归附,朕接受,可老将军的投降,朕不接受,”这是李定国在离开之前对秦良玉所说的话:“这天下间,没人有资格让老将军投降,哪怕是朕也不行。老将军戎马半生,耿耿忠心,不需要向任何人弯腰投降。”

        直到数年后,秦良玉以75岁高龄寿终正寝时,李定国更是亲自下旨抚慰,允其以大明忠贞侯的身份下葬。大明亏欠她的名分,李定国补给了她。

        大明忠贞侯,就是这短短的五个字,却是换来了马家和秦家的世代忠贞不二,换得蜀中人心归附,此后一两百年都没出过什么大的乱事。

        离了石柱,李定国又北上去了一趟西安,绕了一圈儿后,来到了洛阳

        顺天三年夏,河南境内大范围种下的春红薯迎来丰收,百姓的喜悦,也为中原之地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同时,历时一两年,前后动用了一二十万民众,重修的洛阳城和洛阳皇宫也终于是完工了。

        李定国可不是大兴土木,刚得到天下就劳民伤财。这些工程,实则是以工代赈,好让河南的灾民能有饭吃。又能完成李定国定都中原的决定,可谓是一举两得之事啊!

        没错,考虑再三,在金陵、北方京城、关中的西安,以及中原的洛阳之间,李定国还是力排众议的拍板选定了洛阳来作为未来王朝的国都。

        而同时,在李定国的诏令之下,在金陵的妃嫔皇子们、文武大臣,以及各处领兵的主要将领,也都是先后启程出发,赶来了洛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