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电影院,不管是什么性质的,那是一副你爱来不来的死样子,哪有什么服务概念。

        伴随着电影产业的低谷,伴随着下岗潮的到来,以前看电影是集体组织为主,厂矿单位学校,每年会给电影院提供足够的收益,至于个人,每天排好场次,安排好放映员,到点播放,多少人来看都行。

        服务态度和位置转型,似乎在电影院这里没怎么存在,都以为电影院要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都在家里看电视了,上网看电影了,谁还去电影院看啊,花一块钱都没必要。

        贺岁电影,好莱坞大片,似乎电影又重新拥有了市场,但在松江的这样东北小城,三家电影院,厂矿电影院成为了开会和厂区汇报演出的地方,铁路电影院也基本不营业,只剩下这么一家承载了老松江人回忆的电影院,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人,内心希望能够保留它原有的风貌。

        哪怕是改革,哪怕是改建,也还希望留有一些东西。

        电影院的经理,以及几名老员工,拿着不算多的酬劳,在这里工作了半辈子。

        魏涛没有什么情怀,纵然有,那也是重生之前的,重生之后满脑子都是十几年后的画面,现在这些老古董级别的东西,回看一眼,满满回忆,回看两眼,还能感受一下,再多,就是落后。

        保留他不反对,前提是不影响到他赚钱。

        现在这里归我了,那一切就得按照我理解的来,怎么赚钱怎么来。

        一系列优质条件扔出去,‘松影’院线没过几天,钱来,人来,从南边定制的拼凑巨屏LED,已经先安排专业的安装人员,对楼体进行测量,选择最佳的悬挂角度和方式,同时还要对耐高温耐低温以及风雪雨等等进行测试以及售后保障。

        品质一般,魏涛也不太懂,但能够播放彩色流畅画面,哪怕显示出来的效果他看不上,够用就行,无论白天晚上,从这曾经松江最中心最繁华的十字路口出现的人,都能看到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