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犯的基因会遗传吗──这句话其实是个病句。基因会遗传到子代,读过基础生物的人都有这点常识,需要明确界定的是「杀人犯的基因」指代的是什麽。若杀人犯指的是孙晋诚,那麽答案是肯定的,孙亦舒身上一定有一半来自孙晋诚的基因。

        但若这句话指的是「会成为杀人犯的基因」,那麽便b较复杂了,最直接的辩证方式是:找出只有杀人犯拥有,而普通民众没有的特质;这种特质是否能够经由基因直接传递给後代?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这句话才能被回答。

        直至今日,科学家仍然无法找到所谓的「杀人犯的基因」,许多杀人犯共有的特质确实可能是经由特定基因呈现,但这种基因不见得只存在杀人犯身上,所以没有人可以断言:有这种基因的人都会是杀人犯。

        这个问题无法只用简单的对错来回答,因为怎麽回答都是错。

        然而对於多数人来说这一切的辩证过於复杂,对於追求点阅率的新闻标题来说也过於沉闷,於是多数人选择以直接但危险的的归纳法来界定人──基因会遗传,所以杀人犯的小孩身上一定有成为杀人犯的基因。

        孙亦舒做的,便是为了避免这种刻板无知造成的悲剧。

        为了不要被贴上「连环杀手的nV儿」的标签,她给自己塑造其他的人设:一个为了社会公平正义,忍痛举报父亲,无依无助的无辜少nV。

        其实不举报父亲的理由可以有很多:找不到证据证明、被父亲威胁等等,毕竟她那时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

        但只有「因为孺慕之情,不敢相信杀人魔是自己的父亲,然而最後不得不认清现实」这种故事显得更有血有r0U,「找不到证据」的说词显得过於理X算计,「被父亲威胁」却又举报父亲显得相互矛盾。

        孙亦舒从来都不是见机行事的随意演出,她早就写好了完整的剧本,算计得清清楚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